游客发表

江门将为企业提供5300亿授信

发帖时间:2024-03-28 21:38:59

原标题:江门将为企业提供5300亿授信

5月18日上午,江门江门市推进“5+N”产业集群发展大会召开。企业大会现场公布了该市发展“5+N”产业集群的提供万界食材屋链长制措施,同步发布14项扶持政策,亿授系统落实省委、江门省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部署,企业向广大企业家和全社会发出江门市委、提供市政府大力打造“5+N”产业集群、亿授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江门强烈信号。

根据这套政策“组合拳”,企业江门未来几年将向企业提供40亿元的提供财政扶持资金、200亿元的亿授产业发展基金、超5300亿元的江门银行授信额度、超19万名产业人才等资源要素,企业大力支持“5+N”产业集群发展。提供

大会还举行了15个重大项目签约仪式,万界食材屋总投资额达348亿元,涵盖了新材料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群。

“链长制”启动

有针对性地打造14条产业链

记者从会上获悉,围绕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重点领域,江门结合本地产业特色,确定将“5+N”产业集群(“5”是指新材料、大健康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五大新兴产业集群;“N”是金属制品、造纸和纸制品、纺织服装、家电、摩托车等传统优势产业)确定为重点培育发展方向,有针对性地打造14条产业链。

在正式启动江门“5+N”产业集群“链长制”后,大会公布了该市第一批7家“链主”企业,包括海信(广东)空调有限公司、亚太森博(广东)纸业有限公司、维达纸业(中国)有限公司、李锦记(新会)食品有限公司、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、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、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等。

从工作机制来看,“上下合力、政企联动”是江门“链长制”的一大特点。为推动产业集群建设取得实效,参照省的做法,该市制定了全市“5+N”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机制(即“链长制”)。

其中,江门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吴晓晖担任“5+N”产业集群的“总链长”,市四套领导班子有关领导则分别担任家电、造纸和印刷、大健康、摩托车、高端装备制造、食品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、纺织服装、金属制品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(产业链)的“链长”。

此外,江门每条产业链还明确了牵头的市直部门和市(区)政府。接下来,江门将通过发挥市与市(区)两级上下合力、“链长”和“链主”政企联动的作用,共同推进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。其中,“链长”主要负责组织统筹相关产业集群(产业链)的发展规划,定向联系负责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,协调解决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,调动全市资源共同支持“5+N”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。

为充分发挥“链主”企业的引领作用,江门从企业规模、行业地位、带动能力、研发实力等方面设置十大认定标准。江门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被认定为“链主”的企业将发挥其行业影响力,推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,利用自身优势以商招商,促进产业集聚发展,壮大产业集群。“今后,我们将加大骨干企业培育、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力度,培育和认定更多的‘链主’企业。”

政策力度空前

未来三年财政扶持资金增至40亿元

会上,江门市工信、人才、科技、金融、自然资源等部门负责人分别从支持“链主”企业发展、鼓励广大企业开展技术改造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、促进企业上规模、强化人才支撑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、保障工业用地、加强金融扶持等方面,解读江门市“5+N”产业集群发展系列扶持政策。

力度空前、含金量高、针对性强,是上述政策“组合拳”的共同特点。例如,未来三年,江门支持“5+N”产业集群发展的财政扶持资金在原有23亿元的基础上,再增加17亿元达到40亿元,有力推动全市产业链、创新链、金融链、人才链深度融合;确保工业用地占总建设用地规模不低于30%,年度工业用地指标中安排不少于60%用于强链补链,高起点谋划建设珠海—江门大型产业园区,为承接重大产业项目提供高质量的平台载体支撑。

强化产业资源要素供给,是江门此番出台系列扶持政策的最大亮点之一。其中,为了加强“5+N”产业集群智力支撑,该市出台高管、骨干人才政策“九条”,在税收奖励、安居住房、专员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,对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;为了提升金融服务产业集群能力,该市大力实施“金种子”行动计划,每家成功上市的企业地方财政最高奖励565万元,积极打造资本市场的“江门板块”;促进基金业、证券业集聚发展,落户江门人才岛最高奖励1000万元……

从发展方向来看,聚焦创新发展、推动转型升级则有望成为江门打造“5+N”产业集群的重要路径。例如,该市将全面支持传统产业“上网触电”,每年安排2000万元支持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;全面加快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,大力支持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建设,对批准组建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最高资助3000万元、省技术创新中心最高资助1000万元,推动制造业由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。

南方日报记者 董有逸(董有逸)

    热门排行

    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