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客发表

尹同跃:我希望奇瑞是乌托邦“理想国”

发帖时间:2024-03-29 04:48:34

“我希望奇瑞是理想国个乌托邦,我就是尹同跃希把很多人聚在一起,我们这一代人,望奇慕少,别太撩要有民族的瑞乌自主性来做这件事情。我自己就是托邦一个理想主义者。”

尹同跃不是理想国一个陌生的名字。在中国汽车圈乃至工业界,尹同跃希他都是望奇被舆论狂热关注的新闻人物。

中国汽车自主阵营中,瑞乌除“四大(一汽\东风\长安\上汽)”之外,托邦同扛自主旗帜者,理想国奇瑞汽车是尹同跃希少有的坚守者之一,甚至在某个时代,望奇奇瑞与吉利,瑞乌成为为数不多的托邦“中国汽车自主”代言者。

可是,不同于李书福的个性,也不同于王传福的激进,甚至与同为地方国有企业的掌门人相比,他也没有北汽徐和谊、华晨祁玉民那般的官员背景……

总之,尹同跃此人,慕少,别太撩在公众的印象中,线条没有那么立体。不过,但凡与之接触者,感觉其举手投足之间,总是会有点和别人不太一样的地方。

用“本真”一词来形容他比较合适。正如下面这番话,只有尹同跃才能毫无忌讳地说出。

“我希望奇瑞是个乌托邦,我就是把很多人聚在一起,我们这一代人,要有民族的自主性来做这件事情。我自己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。”

很少有人愿意将自己所带领的企业形容成是“乌托邦”,可尹同跃不以为然,他不认为这是一个“贬义词”。既然不是笨蛋,甚至可以说是“优秀”的,为何这一群体不能拥有一个理想?

“中国不缺车,中国缺好车;中国不缺企业,中国缺品牌企业。现代工业,对于国家的意义实在是很重要的。”白发丛生,疲态尽显,他仍然慨然高语。

即使调侃“太过坦诚就容易出岔子”,但始终无法忽略内心的那一份执着,尹同跃其人,有自己独特的印记,天性使然,执着如是。

赚有钱人的钱

曾有媒体将尹同跃的性格形容为是“傲骨”。可傲骨,也是需要一个落地的过程。尤其是在前几年,自信如尹同跃,也公开承受因当年的冒进战略,以致企业陷入困境。

断言奇瑞功与过,如今还太早。尹同跃即使走过太多的绝路,他都硬着头皮撑下去了,如其笑言自己的抵抗力已经是“强得不能再强了”,过往的经历证明其爆发力不容小觑。

“自主品牌在这10年中上得很快,实际上是搭便车了,并不是我们的能力提高这么多,主要是大势太好了。”当年的风光,尹同跃开始反思,自主品牌一直与合资品牌“躲着打”,再这么下去是不是会出现问题?“以前自主和合资一直是井水不犯河水,现在合资的产品在往下走,井水是犯了河水,但河水还犯不了井水,所以我说我们现在也要变成井水,互相影响。”

比如捷达,这样一款和中国汽车市场共同成长起来的老车型,在中国的生命周期似乎没有尽头。从当年中国权贵的身份象征,到如今下沉到三四线城市,依靠其产品力与品牌力,从自主品牌原有市场中抢占了不少份额。如果自主品牌依然将自己定位在“入门级客户”市场,毫无生存机会可言。

事实上,这是自主品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,但是如何扭转这样的局面,路径似乎一直都很艰难。这已经不仅是一个产业的问题,而是关乎国家品牌的声威。

“真的到了转型的时候了。”尹同跃直言,正如当年的日本制造,韩国制造,“你能说他们一开始就很牛吗?他们同样用了很长的时间来转变。行业必须要达成思想上的共识,才能让中国品牌不断升级。”

而一个最直接的问题是,自主品牌究竟该如何定义自己的用户?

“过去,钱越少的人,我们越赚他们的钱,有钱人的钱都让外国品牌赚走了。实际上从经济学的角度讲,穷人的钱是不好挣的。整个产业在升级,国家经济在升级,用户们的需求也在升级,所以企业究竟如何升级?自主品牌以前实在是太憋屈了。”

如是,尹同跃这几年的思考结果,则是“从优质客户切入”。可是,有人认为,这样的选择太过理想,你希望以优质客户为主,可优质客户又凭什么会选择奇瑞?

尹同跃不以为然。他没认为这是短期的事情,只有通过一代两代三代产品,通过市场的验证,通过用户的体验,自主品牌才会逐步获得信任。换言之,其所言的“优质客户”是通过时间培养,并非一开始就要。正如当年的大众汽车,既可以培养出奥迪的用户,也通过对兰博基尼、布加迪、宾利等超豪华品牌的经营,培养出不同的用户群。

这样的心态,像极了当年一汽集团董事长竺延风。“耐住寂寞20年”,此言一出,很快就被批判得体无完肤,但随后却逐渐被业界认同。中国汽车自主自强,不是一句话说说就罢了。大跃进式的发展,违背产业发展规律。

“中国汽车工业实现升级,终究要靠品牌带动,通过品牌放大你的客户群。而品牌的要素又有两个,品质与品位,至于品质,又关系到体系,包括供应商体系,经销商体系等等;品位就更具备考验性了,那是与人密切相关,说起来比较虚,是一种生活方式……”

这就是尹同跃抽丝剥茧似的逻辑。曾经粗放的发展,野蛮的生长,如今环境不允许,资源不允许,人员不允许,产业不允许……企业的未来更不允许。想用最少的资源干最多的事情,那只是一种投机心理,正确的战略,应是聚焦资源,将最关键的事情办好。

转型,一个味同嚼蜡的老词,却并非所有宣誓者都能完美践行。从2007年正向开发A3开始,奇瑞对转型有了意识。严格意义来讲,奇瑞的真正转型是从2010年开始,尹同跃对奇瑞的“手术”步入到纵深期,他改变了公司的组织架构,基本引入国际化标准流程,这并非单纯的“复活”意义,而是跳出一个企业的维度,寻求中国自主汽车工业的真正突破。

上世纪80年代,还在一汽集团的尹同跃,前往大众汽车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威斯摩兰工厂考察。在那里,他第一次见到了钢结构的汽车厂房,并认认真真地写了5万字报告。他和同事们将考察的成果,顺利搬回到长春,尹同跃负责组装的总装线上,后来生产出了消费者熟悉的捷达和奥迪200。彼时,领导笑言他是在盖一个五星级饭店。而现在问及,他却不然,有点严肃,“我不过是在大饭店里端过几天盘子,一知半解,理解得非常肤浅……”

“汽车是一本书,这本书越来越厚,过去我们是浅薄了点……”在通往“理想国”的路上,尹同跃和他带领的奇瑞,每天都充满敬畏。



    热门排行

    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