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客发表

文化周刊 | 中国早期的文学史意识

发帖时间:2024-03-29 03:06:38

原标题:文化周刊 | 中国早期的文化文学史意识

■ 徐志啸

一般认为,文学史意识的周刊中国早期产生,始自欧洲,学史束手就擒(高干)随后是意识日本,日本系受欧洲影响而生;而最早的文化中国文学史文本,乃问世于19世纪末的周刊中国早期欧洲(德国),继而,学史日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出版了多部中国文学史。意识对此,文化学界一般无异议。周刊中国早期但港台学者黄维梁等曾提出,学史中国在南北朝时期已产生了文学史的意识早期短篇文本——刘勰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。笔者认为,文化这一观点有道理(主张这个观点的周刊中国早期束手就擒(高干),还包括其他一些学者,学史但黄的观点最鲜明)。应该承认,中国本土在南北朝时期,已有了文学史的早期短篇文本,不过,笔者所要特别阐述的是,不光是刘勰《文心雕龙》中的《时序》篇,且其《文心雕龙》其他篇章也多处涉及了文学史,还有,与刘勰时代相近的沈约、萧子显、萧统等,也在他们的论著中,涉猎或表现了文学史意识。故而笔者认为,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已具有了明显的早期文学史意识,而这个意识的产生远早于欧洲和日本。

先看《文心雕龙》。《时序》篇毫无疑问,不仅涉及了文学史的意识,且作者以史的眼光,运用具体文字,系统地缕述了自上古迄南朝宋、齐历代——唐、虞、夏、商、周、秦、两汉、魏、晋、宋、齐的文学,包括每个朝代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,其中以《诗经》、楚辞、汉武帝时期文学为重点,完全可称为一篇简明扼要、重点突出、观点鲜明的文学史——只是描述与评判的文字较为简略而已。而且,在依历史顺序阐述的基础上,作者特别提出了具有文学史意味的著名观点:“时运交移,质文代变”“文变染乎世情,兴废系乎时序”,也即,文学的发展离不开“世情”与“时序”,这当中,包括政治条件、国家兴衰、时代风气、帝皇喜好、统治者文化政策、社会学术风尚等。用今天的话来说,就是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时代与历史文化条件。可以说,整篇《时序》的阐发中,都贯穿了这个中心观点。应该看到,《时序》毫无疑问具备了文学史的意识,可谓文学史文本的最简略呈现。这还不够,如读者认真浏览《文心雕龙》全书会发现,除《时序》外,其实刘勰书中的论述,有多篇涉及了文体的阐发,这是它们分属于各种不同文体类型的表述——自《明诗》到《书记》,共二十篇,包括诗、乐府、赋、颂、赞、盟、铭、箴、碑、杂文、史传、论说等各种文体。这二十篇,分别阐述历代文坛所产生的各种文体,刘勰以历史发展的眼光,从文体分类的角度,作了具体细微的产生发展、各自特征及其代表作的阐述,这从今天的角度看,实际上就是分体文学史的雏形。此外,《才略》篇按时代顺序,分别述及各代重要作家,也包含了文学史意味。有学者或许会认为,从刘勰本人当时的写作初衷看,他是结合文学历史发展的过程,阐发各种文体的特征、创作手法及其代表作,以作为《文心雕龙》旨在创作指导的具微展示——这话不错,但客观上,这些分文体阐述的篇章,无疑铺展了分体文学史的轨迹,具有了文学史的成分,可以看作是文学史的雏形。

(据《光明日报》,有删节)(徐志啸)

    热门排行

    友情链接